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9月26日,重庆两江新区第四届“两江匠才”大赛决赛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届大赛紧扣新区“33511”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5315”高端服务业产业体系,设置汽车维修工(新能源汽车方向)、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电工、快递员、互联网营销师、茶艺比拼6个竞赛项目,吸引了296人报名参赛,最终120名技能高手进入决赛,尽展绝活。
\n比赛现场。
\n本届大赛在往届汽车、电子等产业项目基础上,更聚焦新兴产业、新就业形态群体,进一步推动多领域技能人才成长成才。自7月正式启动以来,大赛吸引了来自长安汽车、长安福特、赛力斯、万国半导体等47家重点企业员工和生活、学习在新区的居民与学生踊跃参与。
\n戴阳正在做直播前准备。
\n“我是重庆市卫健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一名宣传人员,日常工作就是邀请专家学者,为大众科普健康知识。”互联网营销师的比赛现场,1号参赛选手戴阳有条不紊地坐着直播前准备,对于本次比赛,他表示能够走到决赛已是收获满满,“这次比赛认识了很多同行,后续我会和他们多交流学习,将更多的健康知识通过镜头传递给大众。”
\n决赛现场,选手们紧张专注,进行着一场场速度与专业、耐心与意志的考验。在汽车维修工(新能源方向)赛项中,选手们需在规定时间内,规范使用工量具和仪器设备,准确完成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故障检修作业。该赛项裁判张静介绍道:“这主要考察运用控制逻辑和科学的诊断思维,要求选手熟悉车辆结构、熟练查阅维修资料和电路图,准确描述故障点,有效记录关键数据。”
\n比赛现场。
\n经过7个多小时的激烈比拼,大赛最终评出个人一等奖6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18名、优秀奖18名,团体奖6个。特设“两江匠才之星”特别奖项,对综合能力突出的选手给予特别奖励。
\n值得一提的是,为不断完善非遗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加强区域产业协同、技能协作、资源互鉴,本届大赛特别邀请了8名技能大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现场展示,共同弘扬巴渝历史文化。
\n观众体验金石传拓。
\n“轻刷纸面,让纹理显现,再沾墨轻轻拍打。”在重庆尚北金石传拓技艺展台,传承人郝亮正耐心指导观众体验拓印,他拿起一把折扇介绍道,“这把荣昌折扇融合了荣昌夏布,再加上金石传拓技艺,可谓是‘一扇三非遗’,深受大众喜爱。” 金石传拓技艺就像“时光复印机”,能让石头上的历史痕迹清晰地呈现在纸上,“目前我们已和重光小学、两江中学等多所学校合作开设课程,也在持续举行进社区活动,希望更多人能亲手体验这种与历史对话的奇妙感觉。”
\n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秦淑彬致辞。
\n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秦淑彬表示,“两江匠才”大赛紧贴产业发展脉搏,不断优化赛事体系,提升专业水准,已经成为新区乃至重庆市技能人才展示精湛技艺、相互切磋学习、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舞台,希望广大参赛选手以本次大赛为契机,交流互鉴、切磋技艺,在提升个人技能水平的同时,增强职业认同感,以更加专注的工匠精神投入企业生产,创造“大国制造”两江品牌,为新区建设聚势赋能。
\n截至目前,两江新区共有技能人才12.7万人,高技能人才4.1万人,技能人才队伍总量稳步扩大,结构持续改善,已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民办培训机构为依托、政府职能部门为保障的技能人才培养新格局。
\n上游新闻记者 余小凤 摄影 冯锐
百胜证券,配资网上配资,华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