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升村民垃圾分类意识,7月15日,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花都区政府等单位在炭步镇塱头村举办“垃圾分类 乡村有约”主题宣传活动。本次活动以主会场+分会场形式开展,其他涉农区同步设立分会场,通过文艺展演、互动实践、专业指导三大维度,推动垃圾分类从“要我分”向“我要分”转变,共同营造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一抹亮丽颜色。
活动以群众原创节目为载体,将垃圾分类理念植入日常生活场景。舞台上,秀全大妈自编自演的情景剧《看分类》,通过家庭矛盾化解过程生动诠释垃圾分类的文明价值;客家嫂宣传队创新编排山歌组合唱,将四色分类法则融入传统曲调,引得村民自发跟唱;青少年志愿者团队诵读《我们是分类使者》,以青春之声呼吁全民共建绿色家园。
活动过程中,广州市城矿协会专家李丹针对农村特点,现场讲解“秸秆堆肥”“农膜回收”等实用技巧,在问答环节,村民争相抢答,累计发放分类指南800余份。“节目演的都是身边事,一看就明白!”村民李大姐指着宣传册上的图解说道。
摊位分场设置三大沉浸式体验模块:“分类投壶”游戏要求参与者将标有垃圾名称的沙包投入对应分类桶;“卡片速配”挑战需在30秒内完成20种垃圾卡片分类;“分类大转盘”通过趣味问答巩固知识记忆。村民每完成一项挑战即可积攒印花,兑换环保袋、分类垃圾桶等实用物资。“投壶游戏让我记住了玻璃瓶是可回收物,以前总当其他垃圾扔。”村民陈叔展示着兑换的环保礼品表示。
本次活动整合了市、区、镇街三个层级的资源: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全程提供指导,花都区政府负责统筹协调,区农业农村局、各镇街及广州市城矿协会共同协作。通过这种多层级联动机制,活动资源得到高效调配,确保了宣传教育的广泛覆盖和渗透,有效提升了农村地区垃圾分类的实践水平,同时强化了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协同效应,为后续工作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花都区是2020年住建部表彰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一直以来,农村垃圾分类就有着非常好的基础,先后涌现了“秀全大妈、客家嫂”等群众组织参与垃圾分类宣传,还创造了赤坭镇竹洞村“厨余垃圾不出村”资源化利用的花都经验,全区188条行政村全覆盖、一体化、系统性提升了软硬件设施管理水平。
截至目前,花都区结合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日”和“五进”宣传项目,累计注册志愿者3218人,志愿服务时长超过37020小时。2025年上半年,全区入户宣传覆盖人数超过58万,主题活动参与人次达24万以上,市级以上主流媒体报道91次,并举办培训40场。
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花都区将坚持常态化抓工作落实,引导村民建立并巩固垃圾分类行动自觉,汇聚多方力量,为绿水青山发展贡献更多广州成果。特别是将在智慧化和设施便利化上做文章,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回收效率,今年将对600个投放点进行智慧化改造,对84个投放点进行设施升级,为绿水青山贡献更多广州力量。
南方+记者 周甫琦
通讯员 陈致清 王筱琳
百胜证券,配资网上配资,华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